当前位置:首页> 堪舆大观> 中华宝地> 正文

快速联系

中华宝地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星城长沙

分享到:
来源:中国风水业协会           2021-09-03 20:38
字号:T|T
星城长沙

长沙市隶属湖南省,湖南省省会,简称长,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浏盆地西缘,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城市,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

长沙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909.86平方公里。 

长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有3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约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长沙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介于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之间。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幅员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85平方公里。

全市地貌总的特征是: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育。长沙市东北是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西北两端山地环绕,地势相对高峻,中部递降趋于平缓,略似马鞍形,湘江由南而北斜贯中部,南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如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城内为多级阶地组成的坡度较缓的平岗地带,湘江中的橘子洲长5公里,在全国城市中绝无仅有。长沙市东有连云山、大围山、九岭山等呈东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状排列,峡谷平行相间,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7.9米。长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望城县乔口湛湖的海拔23.5米,为全市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584.4米。在平岗区有孤峰高耸,与周围平地显现较大的高低差异。

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除了湘江外,还有汇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主要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和沩水河。 支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302条,其中湘江流域289条。按支流分级:一级支流24条,二级支流128条,三级支流118条,四级支流32条;另有13条属资江水系;形成相当完整的水系,河网密布全市。长沙水文特征:水系完整,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冬不结冰,含沙量少。

长沙的风水格局


长沙地势以丘陵为主,没有几块平地,以风水来龙去脉而言,龙从醴陵城区北侧的高峰向西发来,随浏阳河水到长沙。祖山虽高,而近城处的石燕湖一带的山峰,海拔不高,而西侧很近的岳麓山,北侧幕阜山,都更高而其实雄浑,所以长沙城风水主弱宾强,历代为地方治所而不能有更大地位。

长沙城从大的兴衰而言,一直还是比较稳定,这得益于来龙远祖势旺而西北诸山收势严整。当然因为西方北方山势过高,而入城处龙脉山势不足,使得长沙始终属于二线城市,不能有更大突破。

龙从南方入,山势不过百米,湘江从未字穿入,有南郊公园南北诸山为上手砂拓开江水,城区不为来水所冲,历代核心城区大约在黄兴路南北一条线以及其西侧,现在其地势已不可详考,但是至少在半山平坦处,不在滨江最低洼位置。大体最高的龙脊还在主城区东侧,也就是城区依东侧山势而朝湘江和岳麓山。当然细节难以确认,而且历代城区也稍有变化。

所以坐山在卯,来龙在午,这二方为吉,但是此而方近处无高山相应,城区靠山相对更不明显,因此长沙罕有称霸或者大盛之历史。

橘子洲主体稍微环抱主城区,岳麓山更是明显朝向主城区,湘江依山水之势,入口和出口都反出,而在橘子洲中段则弯向城区,而不是绝对的南北直向,这从地图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湘江自未方入,岳麓山过申酉二方,未申酉年,皆旺气逼压城区,因为城区坐东朝西,西侧即面对我,为阻隔之势。因为山高水大所以阻隔才明显。1939年己卯年长沙第一次会战,1941年辛巳年两次长沙会战,这三次日军虽然一度进犯长沙,都没能攻下,而且损失亦大,至1944年甲申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国军失利,日军占领长沙。因为卯年为城区坐山方,无大的冲犯,因此战事对城区而言无碍,辛巳年合金,城区一度被占,但是毕竟巳在南方为来龙方向,而且也没有严重冲射,因此还能稳住,甲申年气转西方,岳麓山高大压迫,城难守,但是长沙被占以后亦未遭大的屠戮,以岳麓山朝抱而非冲犯,实际上长沙城历史上均无严重屠城,皆因无大的山水冲犯城区,即使势强,也是环抱为主。

谷山为水口西侧,湘江环绕谷山而向西北走,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谷山将湘江西偏之势往城区收住,因此西侧水口稳固,而东侧浏阳河捞刀河两水汇聚,北侧临湘江还有百米左右的山峰远近数座,湘江在谷山附近亦多洲,这都是水口稳固之象,所以数千年城市稳固,它们功不可没。不过谷山离城区较近又偏高,多少对城区有些抵触。

谷山在“戌亥”方,湘江出水过“子”方,亥子年,城区多变革,以水口多主时运终结。可考的是1275-1276年乙亥丙子年,李芾守城抗元,城破举家自杀,城中多自殉,岳麓书院之学生亦多战死殉国。明李东阳有《长沙竹枝词》,其一云: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州。李潭州即指李芾。

此外,浏阳河在今烈士公园东北侧突入很深的一道急弯,这可以理解为东北的山势往城区冲入很深,好在浏阳河西侧的烈士公园位置有稍高的山势阻隔,否则城区不安会更严重。在主城区看这基本上在寅方。这是城区冲犯最明显的一个位置,虽然寅本来是吉方,有冲犯亦不安。